杨氏郡望之天水郡

关水郡于西汉元鼎三年(前114)设置,治所在今甘肃省通谓县西。春秋战国时为匈奴地域。西汉末外戚王莽执政时改天水为填戒,东汉明帝时改为汉阳。这里居住着一个十分古老的游牧民族氏族。杨氏是氏族中的大姓,战国末年以来匈奴常向南方侵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边防,曾派蒙恬率军三十万抗击,接着又徙几万户居民开垦,防止匈奴侵犯。西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夺取河套西北至兴安岭,设兵屯守。东汉初,匈奴分裂成南匈奴和北匈奴两个部落,南匈奴迁到河套和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同屯边的汉族人民交错居住在一起,后逐步同化。北匈奴在蒙古高原一带。其贵族经常带领骑兵进扰东汉的北方郡县,焚烧城邑,抢走人力和牲畜。东汉建武二十年(公元44),匈奴一度进犯至上党、扶风、天水等郡。北匈奴还控制了西域各族的政权,隔断西域和东汉的交通,西域派使者到洛阳,请求朝廷驱逐匈奴,重建西域都护府。为了解除此匈奴的威胁,扫除西域和东汉的交通障碍,永平十五年(公元72);明帝派窦固带兵击匈奴,收复了西域东部。接着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府,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永元元年(公元89),和帝派窦宪带兵北伐,大败匈奴,解除了北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连年不断征战,大批徙民戍边,各族人民杂居,融洽成为一个多民族,多姓氏的地区。所以把天水郡作为姓氏郡望的就有二十多姓。
杨氏是氐族中最大的一姓,秦汉时期由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定居甘肃清水县西北部一带,是时,杨姓人确立了在部落的领导地位。东汉末年,随着汉王朝的土崩瓦解和西北贵族的称割据,他们居住的地方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于是在首领杨腾的带领下,举族迁徒到今甘肃南部成县一带,亦即当时被称为仇池的地方落户、开垦、蕃衍。
仇池,本名仇维山,又称矍推山。这一带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孤立的盆地,四面陡绝,中间只有几百顷可以耕种的土地,是一个天然的固守之地。杨腾率部徒居此地后,到隋朝初年,这里一直是杨姓人的独立王国。从历史变革上讲,甘肃的清水,成县在汉代属天水郡管辖,以后行政区划变化,分别属略阳郡、汉阳郡、广魏郡,后人沿袭旧称,称他们为天水杨氏,氏族杨氏、仇池杨氏,这便是这支杨姓的由来。
自杨腾率部迁徒到山川险要的仇池后,杨姓人便成了当地的主人。
后来乘中原魏晋、南北朝大乱之机,安土保境,相继建立五个地方政权性的小国。即杨腾的六世孙杨茂搜建立的前仇池国,共立国七十五年。杨腾十世孙,杨定建立的后仇池国,立国六十五周年。
仇池国末主杨保炽之弟杨文德在白崖(今陕西勉县西北)所立的武都国,后迁都葭芦即今甘肃武都东南),立国三十年。武都国末主杨文度之弟杨文弘所建立的武兴国(今陕西略阳),先后立国七十六年。杨腾十一世孙杨广香(后仇池国杨难当族弟)在阴平(今甘肃文县)所建立的阴平国,立国一百零三年。
虽然这些国寿命都不长,但在民族矛盾尖锐,群雄逐鹿中他们都各显神通,各领风骚数十年。此后,经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氏族渐渐成为汉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氏族杨氏之名也被汉民族中的天水杨氏之名所取代。
自东汉末年氏族首领杨腾举族迁居仇池至北周阴平国灭亡,氏族杨氏在仇池一带建立割据王朝,立国时间累计达三百余年,是其它少数民族所莫及的。他们在建国期间采取的牧农并重和努力实行汉化的政策,也有力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为加速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创造了必备的条件,这一历史功迹,亦应予以肯定。

© CopyRight 2006-2024, YQES.CN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20230049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