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政权之果敢土司

果敢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如佤邦、克钦邦等等)在历史上多属于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区,未成为中央集权国家所能直接统治的边境地区;崎岖复杂的地形决定了其多样化的民族组成。该地曾为哀牢百濮的地域,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于东汉永昌郡西南边陲。三国时代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在大理国时期,划属永昌府孟缠甸范围。元代,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孟缠甸的一部分。明代,其地流转于傣族镇康土司、孟定土司、耿马土司、木邦土司。
17世纪南明政权向西南方败退,大规模的汉族平民随着永历帝的明军迁徙云南。18世纪,果敢在明、清两朝属于镇康州之地,镇康州以及木邦的交界处出现了杨姓汉人势力,杨献才与继任者杨维兴以兴达户为基础,对外扩张。
1840年杨国华接受中国清朝册封,领有果敢县,领原镇康州西部的上中下六户地,并赐给铜印,成为中国认可的汉族杨氏土司,世袭统治政权。
在杨国华任果敢土司的时期,与西方的木邦发生战争,果敢取得了怒江西岸的领土。中国云南发生动乱,杜文秀起兵反清,反清的回族军队流入果敢。最初果敢与回族合作,并接纳战败的回族。杨国正接任土司之后,与清军合作,引起回族的怨恨和不满,回族的部队转包围楂子树果敢土司衙门。果敢军队与来自镇康的清军合力击退了入侵者,马灵骥率领回部向南退入葫芦王地,建立班弄。
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同时将缅甸北方臣服于缅甸的土司也纳入英属印度。英国与清朝签订契约,界定中缅两国边境传统上没有稳定归属的土司,一些被分为中国所有,部分则属缅甸。经过多年谈判,1897年《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果敢被划入英属印度的范围成为木邦大土司辖下的小土司邦。
二战之后,果敢与邻近的土司邦一同自英国独立,果敢土司杨振材出席彬龙会议,签订彬龙协议(英语:Panglong Agreement)与英属缅甸殖民地下的其他各邦共同组成缅甸联邦。果敢获得大土司的地位,不再从属于木邦,但丧失江西地区的统辖权。杨姓土司的世袭统治权至1959年结束,历时两百余年的果敢土司至此交权予地方议会。
1897年因《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的签订而划归英国,二战之后殖民地独立,果敢绍帕签署彬龙协议而成为缅甸联邦下的一个邦。民国文人视果敢为清末少人知悉的滇西失地。
2011年3月30日前称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在籍人口约14万,以果敢族占多数,世居缅北的汉族在缅甸国内被定义为果敢族,具有缅甸官方法定少数民族的地位。

© CopyRight 2006-2024, YQES.CN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20230049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