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名胜古迹之靖州飞山庙
飞山庙,又称威远侯庙,是纪念五代少数民族首领杨再思的祠庙。庙址原在湖南湘西名山之一的飞山绝顶之上。道光《靖州府志》云。武冈云山,旧有72峰,忽一峰飞至靖城西门外,即名飞山。此山下部如台,峭壁悬岩,白牛洞、莲花洞、白云洞嵌于其间;上部突峰,如鼎如钟,头宝鼎、三宝鼎,三宝鼎耸于峰巅。飞山庙就栖息在头宝鼎之上。
飞山庵寺林立,风光如画,尤以夕照取胜。这有如州人彭腾鸿在《七律》中描写的:“胜甲渠阳势最雄,氤氲霁色霭睛红。残霞晚射天根赤,落日西御畲顶红。万景纷披烟瘴里,五云漂纱画图中。山头信有精灵护,日放毫光掠碧空。”
其中“山头信有精灵护”的“精灵”是指的飞山庙中的杨再思。此庙建于宋元丰六年(1083)。庙内供有杨再思神像,称之为“飞山太公”,每年春秋和古历六月六日,大家登山到庙里祭祀。随之,各郡县峒寨也都修建了类似的祠庙,称为飞山庙,有的叫飞山宫,也有叫天公庙的。
南宋淳熙甲辰年(1184)知州孙显祖于州城西门外一里许的新书院左边,建立了飞山大庙。将祭祀“飞山太公”杨再思的活动所从飞山寨的头宝鼎移到飞山大庙。明正统十年(1445),知州苏态进行重建。重建后的飞山大庙,前后共分三进,四周砌有围墙。进了大门,是三面台的戏楼,雕梁画栋翘角屋檐,两侧是廊屋。第一进,供着宋工部侍郎、靖州鹤山书院创始人魏了翁和明朝靖州知州党哲的神位。第二进为飞山庙正殿,正中间上供着“飞山太公”杨再思的神像,未雕金身,雄姿威武;右边供着一个女菩萨,据说是杨再思的妹妹;左边供着杨再思的抬神像(供抬着游行用的)。第二进供着一男一女,是杨再思的父母。百年来,当地百姓对这位被神化了的人物顶礼膜拜,年年香火不绝。(杨布生《杨姓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