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地方志之华阴

华阴市,陕西省辖县级市,由渭南市代管。因境内的西岳华山而闻名,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东起潼关,西邻华州区,南依秦岭,北临渭水,介于北纬34°19′22″—34°40′00″,东经109°54′00″—110°12′13″之间,总面积817平方千米。下辖2个街道、4个镇。
华阴春秋设邑,战国置县,已有2300多年历史,自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通往西北的必经之地。199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是陕西四个县级市之一,1993年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华阴市是天下杨氏的发源地,有“天下杨氏出华阴,华阴杨氏归东宫”之说,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即为华阴人。战国时大纵横家公孙衍,东汉两袖清风的名臣杨震也诞生于此。
地名由来:“华阴”作为县名,始于汉高祖八年(前199年),因治县在华山北麓而得名。
建置沿革:早在新石器时代,华阴县观北乡龙窝村,敷水镇横阵村、敷南村,岳庙镇西关村等地就已有先民活动。
夏(约前21—前17世纪)
传说禹帝制九州,华阴隶属雍州。
商(约前1600—前1028年)
华阴属雍州。
西周(约前1027—前771年)
华阴属豫州。
春秋(前770—前475年)
华阴属晋,晋置阴晋邑,故治在今陕西华阴市卫峪乡段家城村。
战国(前475—前221年)
韩、赵、魏三分晋室,华阴以魏长城为界,东属魏,西属秦。
秦惠文王六年(前332年),魏纳阴晋于秦。秦置于宁秦县(包括今华阴、潼关二县年),取“宁靖秦疆”之意。
秦(前221—前206年)
宁秦县属内史管辖,治县仍为阴晋城。
西汉(前202—8年)
汉高帝二年(前205年),属渭南郡。
汉高帝八年(前199年),以地处华山之北更名华阴县,属京兆尹,治县阴晋城。
华山
华山(21张)
汉高帝九年(前198年),属内史。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分内史为左右。华阴县属右内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华阴县属之。
新莽(9—23年)
始建国元年(9年),属于冯翊郡。
天凤二年(15年),更名华阴为华坛县,辖区约为华阴县西部。同时改船司空县为船利县,同属翊尉郡。辖区为华阴县东部及潼关县地。
更始元年(23年),复名华阴县,属京兆尹。
东汉(25—220年)
复名华阴,撤船利县,辖地并入华阴县。初同属京兆尹。
建武十五年(39年),由京兆尹改属弘农郡。
三国曹魏(220—265年)
华阴属司州恒农郡。
西晋(265—316年)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恒农郡复为弘农郡,华阴县属之。
东晋十六国(317年-420年)
东晋太元十八年(393年),华阴及敷西县改属梁州华山郡。
前赵(304—329年),华阴改属雍州弘农郡。
后赵(319—349年),华阴属雍州弘农郡。
前秦(351—394年),华阴及敷西县属洛州弘农郡。
后秦(384—417年),华阴及敷西县属冀州华山郡。
大夏时废敷西县。
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改属雍州,治所华阴。
南北朝(420—589年)
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仍置华山郡,华阴县属之。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华阴与大荔县合并,迁临晋城(今大荔县城附近年),同年复设敷西县,属东雍州华山郡。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还治今华阴市卫峪乡段家城村。属华山郡。
北魏永熙元年(534年),在华阴县东5千米处设定城县,后废。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正月改名华州,华阴及敷西县属华州华山郡。
北周袭西魏属制。
隋代(581—618年)
隋初,撤敷西县,其辖地并入华阴县,迁址今县城。
开皇三年(583年),废华山郡。华阴县直属华州。
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属京兆郡。
大业五年(609年),移治今华阴市区,仍属京兆郡;
义宁元年(617年),分京兆郡,郑县、华阴二县,复置华山郡。华阴县属华山郡。
唐代(618—907年)
武德元年(618年),华山郡改置华州,华阴县属之。
垂拱元年(685年),改华州为太州,改华阴县为仙掌县。
天授二年(691年),分仙掌县东部设立潼津县(今潼关县地年),属虢州。
圣历二年(699年),三月改属太州。
长安二年(702年),撤潼津县,辖地并入仙掌县。
神龙元年(705年),太州复名华州,仙掌县复名华阴县。
天宝元年(742),华州改置为华阴郡,华阴县属之。
上元二年(761年),再改为太州,华阴县改为太阴县。
宝应元年(762年),太州复名华州,同时复名华阴县,属京畿道华州。
乾宁四年(897年),华州升为兴德府,华阴县属之。
天祐三年(906),复为华州。华阴县属之。
五代(907—960年)
属华州,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元不变。
北宋(960—1127年)
华阴属永兴军路华州。
金(1115年-1234年)
皇统二年(1142年),华阴属京兆府路华州。
元(1260—1368年)
至元十六年(1279年),华阴属安西路总管府。
皇庆元年(1312年),属奉元路华州。
明(1368—1644年)
华阴属陕西省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华州。
洪武七年(1374年),设潼关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都指挥司。
洪武九年(1376年),改设潼关卫(改隶河南都指挥司年),屯、营、堡、寨星占华阴28处。
清(1644—1912年)
雍正四年(1726年),华阴县东部置潼关县,与华阴县同属陕西华州直隶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华州降为散州,不再领县,华阴、潼关改属陕西潼商道同州府。
中华民国(1912—1949年)
民国二年(1913年),撤同州府,华阴属陕西省关中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属陕西省。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八月,于华县设立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华阴县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1949年5月23日,华阴解放,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渭南分区。
1950年5月,属陕西省渭南专区。
1956年10月,改属陕西省。
1958年12月,并入渭南县。
1961年9月,恢复华阴县建制,属渭南专区。
1969年,属渭南地区。
1990年12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华阴县为华阴市。

© CopyRight 2006-2024, YQES.CN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20230049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