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轶闻之歧路亡羊·杨朱

歧路亡羊(拼音:qí lù wáng yá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列子《列子·说符》。
歧路亡羊(歧路:岔路)指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成语出处:战国·列子《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歧路亡羊”。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魏国人杨朱是位重要的哲学家。他反对儒墨,尤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当时,杨朱名声很大,很多人慕名而来,在他门下学习。
杨朱的邻居是个牧羊人,家里养了很多羊。有一天邻居家的一只羊跑了,邻居遍寻不着,想着杨朱家童仆众多,于是告诉杨朱,想让他帮帮忙。杨朱便令他童仆去寻羊,结果到黄昏时仍然没找到。杨朱很疑惑,问:“丢一只羊,为什么这么多人去追,却仍没找到?”童仆说:“岔路太多了,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边去追,所以无功而返。”成语“歧路亡羊”由此而来。
杨朱听了童仆说的这番话,有些闷闷不乐。他眉头紧锁、脸色灰暗,一言不发,没有一丝笑容。杨朱的门徒都很奇怪,就不解地问:“羊并不是什么值钱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您的,您这样闷闷不乐,究竟是为什么呢?”杨朱说:“即使是我的羊,丢失了也算不了什么大事,更何况不是我的。我所想的是,我们治学如果不求专一,是否就会像在岔路口找羊一样,一无所获呢?”
后人说:“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即是说:大路上有很多的岔路,所以找不到羊;读书人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这和杨朱的想法一致。
成语寓意:人生的选择太多,会很容易迷失方向。人们一般偏向多种选择,认为这样可以通过对比从而找到更好更合适的。但是大家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上天给了人们多种多样的选择后却不再慷慨给予人们足够的时间。正如歧路上又有歧路,人们的选择上另外也附加着选择,最终要找寻的那只羊,便只能落空,扫兴而归。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学习上,要有明确的目标,否则知识学得太多太杂,每样都知道一点却每样都不精通!
成语运用:“歧路亡羊”指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运用示例: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下》:“中唐绝,如刘长卿、韩翃、李益、刘禹锡,尚多可讽咏;晚唐则李义山、温庭筠、杜牧、许浑、郑谷,然途轨纷出。渐入宋元,歧路亡羊,信哉!”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三:“而诸儒之言,故为纷纠,徒俾歧路亡羊。总以此等区处,一字不审,则入迷津。”

© CopyRight 2006-2024, YQES.CN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20230049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