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克藻公,字文彩,号香生、百合尚。三行二,生于公元1932年11月20日戌时。殁于公元2009年7月6日巳时,葬后山有坟圈。
先母李金玉,号双知婆婆,生于公元1935年11月24日辰时,本镇小江桥村唐家组,殁于公元2017年4月7日子时,同夫葬有坟圈。
先祖父德仁公,配祖母李蓝花(本镇荷塘村下柳组人),是城南塘落籍始祖显树公第十三代裔孙,祖父母共生育了:伯父克泮(字掇芹)父亲克藻(字文彩)叔父克蒞、大姑凤秀、小姑翠凤,共三男二女五人。
先祖父忠厚朴实,以耕读传家,骨子里具备最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后辈非常注重教育,并且期翼很大,对伯父与父亲所取之名也源自《诗经》中《鲁颂·泮水》中的诗句:“思乐泮水,薄采其藻”,以及“泮藻生春”“泮藻胜山薇”之典故和诗句,内涵高雅且意喻深远。父辈们受之的影响较深,如伯父所取的字“掇芹[duō qín]”,就是考取秀才之意,父亲所取的字“文彩”,既意通现代意义的“文采”,也有文化大放光彩的涵义。
先伯父克泮公,历年四处搜集和整理古文残卷诗集逸闻等书籍,常年吟不离口且书不离手,古典文化修为非常深厚,曾主持续修纂著第三届三鳣堂版《杨氏族谱》。
先父克藻公,体若松形鹤骨,神情雍容不迫,年少时,曾遇国军前来招兵抽丁,先是以钱饷利诱无果,后又以“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之抽丁制强征抽丁,要抓父亲去充军,此时父亲正值年少热血方刚,抗命不遵而夜遁深山,暴吏盛怒下拘祖母进监狱关了半月以此胁迫,祖父心痛不忍加无奈,集全家之口粮并四处筹措了十数担谷子,暗使军官通融,谎称父亲天生缺陷不利行军,终放返回家,当年数十名附近村子被抓丁去当兵的少年后生,大多都没能回来。
新中国刚成立时,父亲因在私塾上过学,读书识字算术皆通,在本村任过连队秘书、监收员;大集体农业合作化运动期间,又在大生产队当会计、队长等,带领本组族人修塘筑坝、整田开荒,大搞农业立下汗马功劳,一直七十年代后期。
晚年父亲性格沉缓,做事慢条斯理,或许因为经历过太多,对生老病死、荣辱富贵看得平淡,唯独喜好一口烟一盅酒,遇万事处之泰然,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这世上之人和事,都是记挂过(命中注定)”。对后辈们呵护有加,我们兄妹忙于工作时主动帮带孙儿辈们,带孙辈们上山下田,捉虫鸟蛙蝉各小动物,做竹木手工玩具,乐此不疲,孙辈们都有过一段跟其祖父玩耍生活的经历。
先母李金玉,原本富裕出身小家碧玉,却少孤失怙,两岁时外祖父为强人暗害后家道中落,外祖母被迫改嫁他乡,而跟外曾祖母生活,后实在无法养活,九岁时做为童养媳送到先祖父家,十二岁与父亲完婚后就与先祖父们分家,同父亲一道艰难撑起家徒四壁的小家。
母亲虽从小缺少亲生父母的教养,却天性淑慧慈善,且以身做则以行言教,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侍公婆如亲生父母,但凡小家里杀鸡宰鱼或有野味做了荦鲜热菜,出锅时都要先盛一碗叫我给祖母送去,六七十年代后,青年时的我参加工作了,常往往在广西桂林全州等外地采购教学用具物品时,回家时会常带些当地小吃面包糕点等孝敬父母,母亲也会叮嘱我先给祖母送过去,在组里担任过十数年的妇女队长,多次评为“三八红旗手”和劳模,对后辈们都是爱护倍至,带过所有孙辈们长大,特别对当时出生不久尚在襁褓里的曾孙儿骏逸更是爱不释手逢人就夸。
父母本着:“孝悌为传家之本,勤俭为持家之本,谨慎为保家之本,和顺为齐家之本,诗书为起家之本”的家训家风。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勤俭节约省吃俭用。教育我们兄弟姐妹要团结,送我们读书培养至大学高中。培养我进入国家教育事业编制,从教41年退休。父母安置好我五兄弟姐妹成家立业,还两修房屋新建住宅,其功绩无言以表。
父母均在世时,我兄弟仨家,逢年过节都和父母一起大家子人欢聚一堂,推杯换盏谈笑风声其乐融融。父亲逝世时,为安慰老母,一大家子为守孝与母亲共同一日三餐,七七四十九天后才分开。
母亲逝世后,办完丧事,五兄弟姐妹共同留下足额资金给父母修坟圈,陆陆续续入城市定居或迁去远方了,而我乡情难舍,眷念父母故土,守护先祖之地。今借主修编纂族谱之际,特立先父母为分房支派始祖,纂以家谱世系以传后裔,愿先祖先父保佑后世繁衍、开子发孙、枝繁叶茂、代出无穷……
谨借主持联修第四届《杨氏族谱》之际,为先父立传于此,传予后世子孙铭记。
杨纯栋谨撰
2021年3月28日